发布时间:2025-03-14
新购置UPS电源后,要将UPS电源插入220V市电电网中,充电至少12小时以上,以确保电池充电充分。否则,蓄电池的实际可供使用的容量将大大低于蓄电池的标称容量。若UPS电源长期不用。应每隔2~3个月开机24小时,让其充电充分,并让UPS电源处于逆变器工作状态下2~3分钟,以保证电池的正常寿命。UPS电源一旦接通市电,即开始对电池组充电,持续按开机键1秒以上进行开机,即开启逆变器。
2、合理选择UPS电源安装位置
一个好的安装位置非常重要,放置UPS的地方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效果,要远离水、可燃性气体和腐蚀剂,环境温度保持在0~40℃之间,若是在低温下拆装使用,可能会有水滴凝结现象。环境温度一旦超过25度,每升高10度,电池的寿命就要缩短一半。目前UPS电源所用的蓄电池一般都是免维护的密封铅酸电池,设计寿命普遍是5年。
UPS电源不宜侧放,应保持进风孔与出风孔通畅;负载与UPS电源连接时,须先关闭负载、再接线,然后逐个打开负载,严禁将电动、复印机等感性负载接入UPS电源,以免造成伤害。将UPS电源接到专用的带有过电流保护装置的插座上时,所用电源插座应接保护地端;无论输入电源线是否插入市电插座,UPS电源输出都可能带电。要使UPS电源无输出,须先关掉开关,再取消市电供应。
3、使用UPS电源时的开机和关机顺序
正确的开机关机顺序应该是先打开UPS电源给它供电,然后再打开各个负载,这样可以避免启动时瞬间的电流冲击给UPS造成的损害,在关机时的顺序正好相反应该先关闭各个负载最后关闭UPS。在市电中断由UPS供电时,应该尽快保存好自己的数据和资料然后关闭电脑,否则使用UPS电源进行工作可能会使UPS过量放电,从而缩短UPS的使用寿命。
4、UPS电源不可长期闲置
蓄电池的过度放电和蓄电池长期开路闲置不用可使蓄电池的内阻增大,可充、放电性能变坏。对于长期闲置不用的UPS电源,在重新开机使用前,让UPS电源利用机内的充电回路充电12小时以后再接负荷,对于后备式UPS电源,最好每隔一个月让UPS电源处于逆变器状态工作2~3分钟,来激活蓄电池。此外,还需要严格控制蓄电池的充电电流不得超过蓄电池允许的最大充电电流。因为过大的充电电流会导致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缩短。
5、交流稳压器的使用
使用UPS电源后,不必再加交流稳压器。若一定要加,应加在UPS电源的前级,即市电先经交流稳压器,再经UPS电源,然后到负载。
6、避免过载使用UPS电源
在使用UPS电源的时候还要计算负载的大小,要避免负载的过大或者过小,过大的负载会使UPS电源长期工作在超负荷状态从而缩短UPS电源的使用寿命;如果负载过小,UPS电源的工作电路长期工作在不正常状态,这对于UPS电源也是有一定危害的。合理的负载应该控制在50%到80%之间。实践证明,UPS电源输出负载控制在60%左右为最佳,可靠性最好。在UPS电源出现过载或逆变器故障时会转到旁路模式运行,此时UPS电源不具备后备功能,负载所用的电源是通过电力系统直接供应的。
7、蓄电池均衡充电有技巧
目前许多UPS电源中使用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VRLA)从一开始便被称为免维护电池,这样就给用户一种误解,似乎这种电池既耐用又完全不需要维护。UPS电源中的蓄电池遇到下列情况时,应对蓄电池进行均衡充电:过量放电致使端电压低于蓄电池规定的标定电压时。对12V的小型密封式铅酸蓄电池,其放电标定电压为10.5V;对24V的蓄电池组,其放电终了电压为21V;对96V的蓄电池组,其放电标定电压为85V。放电后未及时对电池进行充电;长期闲置不用的电池。市电中断,连续浮充的电池,放出近一半容量的电池。
8、不要使用柴油发电机
UPS电源不宜由柴油发电机供电,因其频率经常突变不稳,影响UPS电源的正常运行。
9、注意操作人员安全操作
在给UPS连接输出电源时还应该注意安全,由于UPS的输出电压和电流都比较大,所以在连接输出电源时还要注意安全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更换电池时先关闭UPS电源并脱离市电,使用带绝缘手柄的螺丝刀,不要将工具或其它金属物品放在电池上。连接电池线时,在接头处出现细小火花属正常现象,不会对人身安全及UPS电源造成危害,千万不要将蓄电池正负极短接或反接。更换蓄电池时,不宜个别更换,最好整体更换。另外禁止将不同安培数、不同品牌的电池组合使用。
10、作好实时监控
目前智能UPS电源都具备与微机通讯和程序控制等可操作性能特性。在微机上安装相应的软件,通过串/并口连接UPS电源,运行该程序,就可以利用微机与UPS电源进行通讯。一般具有信息查询、参数设置、定时设定、自动关机和报警等功能。如Winpower。然后通过专用串口控制电缆,将UPS电源连接电脑上,再通过RS232与RS485两种协议通讯,就可实现UPS电源无市电输入且低电量时自动关机的功能了。且它可同时监控个串口上所连接的多台UPS源。还需要了解具体的应用场景。多年来,曙光一直服务于政府以及企业级领域。从城市治理、信息惠民到为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曙光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8年,曙光跟进了40多个工业互联网项目,把近20个城市从云中心的政务服务扩展到了产业经济和工业互联层面。有大概20多个集团型客户,由曙光直接跟进。曙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双胞胎”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比如:企业的数控机床在某环节出了问题,通过大屏幕可以看到所有零部件的工作过程及状态,甚至包括在安装的时候,是否符合工艺流程,直接找到问题的关键点。
基于十年的积累,曙光城市云脑已经实现了1.0到2.0的升级。城市云脑2.0,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了紧密结合,构建出智慧城市核心平台。曙光在全国建立了40多个城市云中心,这些云中心一直服务于政府,除了满足政务需求,还有另外一个使命,那就是服务于当地的产业升级、新旧动能的转换。
4、曙光有非常开放的生态构建能力。
在智慧城市构建方面,曙光扮演的角色,更像一个“市长助理”,很多人都愿意找曙光咨询。曙光能够与众不同,是因为曙光在产业经济规划以及产业园的升级改造上面有经验,更可靠,更具实力。最重要的是,曙光已形成自己的生态构建能力。
曙光承接了中科院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也就是说中科院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的运营是在曙光,像微电子所、软件所、自动化所、计算所等重要单位,都是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的成员。比如:工业互联网领域,这种门槛更高、行业属性更强、行业之间的跨度和差异化较大的项目,曙光会和院所类的机构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技术积累,来提供服务。
当然,除了院所类的资源,曙光也会和第三方合作伙伴合作完成,比如: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领域,曙光建立了更加开放的生态合作关系。
5、在市场部署方面,曙光打造的是千人千面的智慧城市。
曙光做的智慧城市项目大多基于地级市在部署,因为智慧城市项目在落地的时候,大多以城市为载体。即使省政府有规划,最终落地还会落到地级市。正所谓“千人千面”,智慧城市建设也一样,要有城市特色。虽然很多技术是相通的,但在提供服务的时候,要真正了解老百姓的具体需求以及城市痛点,认清地域文化的差异性。
曙光尊重每一个城市的特色,做到一城一策,不能千城一面。曙光基本上都从基础平台做起,然后逐步实施。曙光的智慧城市建设,大体分四步:第一步是顶层规划,全面地做城市规划设计;第二步是打造平台,主要是使能平台;第三步是急用先行,根据城市差异化特色,打造城市管理者最先想解决的问题。比如有些城市重点是反恐和维稳。有些城市,主打的可能是旅游文化;第四步是量力而为,不能什么都想做。一个智慧城市规划少则几个亿,多则几十亿,要考虑当地政府的支付能力,集中优势资源,按阶段来走。
具体的落地形式,除了技术上会有一个平台,还要有落地的运营公司,这样能确保数据安全。运营公司会吸收当地政府持股平台介入,也会吸引区域性的合作伙伴加入。如此一来,也能培养出属于当地特色的信息化公司和人才。中科曙光大学以及中科院的专家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在无锡城市云计算中心建设中,微电子在无锡的物联网中心,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智慧城市建设切记一劳永逸,要更具前瞻性。除了要具备新技术变革能力,还要考虑5-10年后的发展。如何在已有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扩大生态力量,加强城市建设的安全可控,是曙光接下来的中长期目标。